2022年11月國二潘姓少年持刀衝進新北市一間壽司店砍傷黃姓少年後逃逸,被依殺人未遂移送少年法庭。
同時,該屆典禮也狂酸川普,主持人吉米基墨(Jimmy Kimmel)甚至帶頭替與川普槓上的梅莉史翠普(Meryl Streep)發聲。而伊朗名導阿斯哈法哈蒂(Asghar Farhadi)更拒絕出席奧斯卡,以抵制川普的禁令,不過,其作《新居風暴》同時在該年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(現為國際電影獎),也被外界視為影藝學院的聲援。
這一年的奧斯卡名單上,也看見了首位女性瑞秋莫里森(Rachel Morrison)角逐攝影獎、《淑女鳥》女導演葛莉塔潔薇(Greta Gerwig)入圍最佳導演等,從引言人到頒獎者,女性也佔多數,主持人吉米基墨更大力將言論導往「Timesup」的性別議題上,外語片則頒給了以性別議題為主旨的智利電影《不思議女人》,至於最佳影片則由聚焦於「弱勢族群」的《水底情深》拿下,其啞巴與人魚的跨物種戀情,同時側寫出男同志戀情與黑人女性。」此風波爆發後,美國影藝學院黑人女主席雪若艾薩克表示對於提名名單感到痛心,並承諾將進行改革。而近年也能夠看到,如日文發音的《在車上》、德語發音的《西線無戰事》等片擠進奧斯卡最佳影片或是其餘獎項的競逐,而今(2023)年奧斯卡也是亞洲影人出頭的一年,如楊紫瓊、關繼威等人的獲獎,都再提醒世人,影藝學院會員多元性,影響獎項得主的重要。從川普上任後這幾年的意識形態來看,拿獎便有跡可循。上述奧斯卡的趨勢,所反映的美國電影工業傳遞出的社會氛圍,從這些得獎影片的脈絡來看,或許可以更了解當代美國的意識形態。
而到了2020年,韓國的《寄生上流》一舉拿下最佳影片、導演、原創劇本、國際電影等4項大獎,且成為影史首部以「非英語」之姿獲得最佳影片的電影,許多分析也指出,這就是廣邀國際影人成為影藝學院會員的影響力,來自國際的多元聲音,使得獎項最終得主,能夠鬆動長期遭致「英語」體系把持的單一。美國影藝學院也在2018年廣邀59個國家、近千名影視工作者加入會員,不但非美籍演員和導演有出頭機會,甚至連重要獎項也對非英語電影招手,如此的多元性,2019年的奧斯卡才有了如《羅馬》(墨西哥)、《真寵》(希臘導演)、甚至是《沒有煙硝的愛情》(波蘭)的入圍提名。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補充:「很高興《無垠之森》能由北美館展覽組的助理研究員簡正怡策劃,這也是北美館一直持續希望透過機構自己的策展人,去研究跟策劃主題性的展覽。
台北市立美術館(以下簡稱北美館)今(2023)年暑期的首檔展覽《無垠之森》,以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具濃厚存在主義色彩的著作《海邊的卡夫卡》為切入點,輻射出一座龐大的空間、時間乃至於身體與記憶的「混屯中介」。最後,策展人簡正怡引用於今年離世的參展藝術家王雅慧的話,提及王雅慧瑜芬蘭攝影博物館的參觀體驗:「照片的尺幅不大,清一色都是黑白像紙,我好像踏進芬蘭的森林,這森林的風景,正等待著與人們的目光再次相遇。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表示:「策展人特別用村上春樹的文字,作為靈感發想,去探討混屯交界的中間模糊地帶。作品應該會有非常多進入到作品中的各式想像。
」 Photo Credit: 藝術家及北美館提供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,《致布魯斯》,2022,雙頻同步影像裝置、4K、立體聲、彩⾊,18分46秒,藝術家及馬凌畫廊收藏 小結 概括而言,《無垠之森》試圖以時基媒體典藏品作為基礎,結合攝影、裝置、書寫及複合媒材,深入探索藝術中的「中介/邊緣時刻」,藉由過道、逢魔時刻、薩滿三個主軸意象,引領觀者尋找貫穿時間、空間與文化領域「之間」的過渡地帶。而本展也於今(30)日舉辦開幕記者會,記者會席間,北美館館長王俊傑以及《無垠之森》策展人簡正怡,也紛紛致詞並解釋此檔展覽的核心概念。
」——村上春樹,《海邊的卡夫卡》 北美館指出,《無垠之森》以村上春樹具濃厚存在主義色彩的著作《海邊的卡夫卡》為切入點,帶領觀眾走進一座偏僻未知、深不見底的渾沌森林,森林宛若一則隱喻,透過20餘件作品引導觀者感受「既不在此、也不在彼」的幽冥空間,它連結生與死、真實與幻象、現世與彼岸、此處與他處。一個模糊黯淡的寂寞地方,那也就是,我現在所在的地方。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就說:「在影像或是媒體藝術之中,很強調時間性跟空間性,《無垠之森》展出的所有作品,都能發現處理到時間與空間,更特別的是,如何把文學性帶入到當代藝術的創作。展覽以「影像」為核心概念,其中又以時基媒體(Time-Based Media)貫串全展,對於時基媒體藝術,北美館指出,時基媒體藝術是當代藝術領域較為嶄新的概念,其定義普遍引用英國泰特美術館(Tate)典藏修護研究主管皮德羅倫森(Pip Laurenson)的研究
」 例如,當代影壇最具代表性的泰國知名導演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的作品《致布魯斯》,除了是向實驗電影先驅及好友布魯斯貝利(Bruce Baillie, 1931-2020)致敬之外,內容也同時紀錄阿比查邦感染Covid-19之際的痊癒過程,影像以第一人稱視角,行走於寧靜無垠的森林,生機盎然的自然環境及潺潺流水,與藝術家時而咳嗽的聲音形成對比。至於在形式上,阿比查邦則是致敬布魯斯的實驗錄像,模仿層疊的老式幻燈片,彷彿與記憶的幽魂偶遇,過渡至生死交錯的邊界——「幽魂」、「自然」、「時間」、「空間」、「記憶」等母題,也一直是阿比查邦所著迷的創作母題。」——村上春樹,《海邊的卡夫卡》 北美館指出,《無垠之森》以村上春樹具濃厚存在主義色彩的著作《海邊的卡夫卡》為切入點,帶領觀眾走進一座偏僻未知、深不見底的渾沌森林,森林宛若一則隱喻,透過20餘件作品引導觀者感受「既不在此、也不在彼」的幽冥空間,它連結生與死、真實與幻象、現世與彼岸、此處與他處。」 Photo Credit: 藝術家及北美館提供 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,《致布魯斯》,2022,雙頻同步影像裝置、4K、立體聲、彩⾊,18分46秒,藝術家及馬凌畫廊收藏 小結 概括而言,《無垠之森》試圖以時基媒體典藏品作為基礎,結合攝影、裝置、書寫及複合媒材,深入探索藝術中的「中介/邊緣時刻」,藉由過道、逢魔時刻、薩滿三個主軸意象,引領觀者尋找貫穿時間、空間與文化領域「之間」的過渡地帶。
」 事實上,北美館自1998年開始購藏新媒體、錄像藝術(時基媒體藝術),迄今也蒐購了80餘件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,而在博物館具備的典藏功能,北美館也指出,館內除了制訂數位典藏規格與策略之外,也諮詢國際專家建立維護機制,並持續關注庫房典藏的登錄邏輯,嘗試以妥善的管理方法,延續時基媒體藝術的收藏脈絡。而《無垠之森》呈現非常幽微又代入像森林之中作為隱喻的表現,也因此,展覽名稱就把森林的意象帶出。
台北市立美術館(以下簡稱北美館)今(2023)年暑期的首檔展覽《無垠之森》,以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具濃厚存在主義色彩的著作《海邊的卡夫卡》為切入點,輻射出一座龐大的空間、時間乃至於身體與記憶的「混屯中介」。策展人簡正怡也補充:「就策展來說,森林這個意象,在展覽之中比較像是一則隱喻,包含多重性——文學、心理學、人類學的意喻,也包含人們體驗、參觀時基藝術的展品,具有的感官、身體的想像。
最後,策展人簡正怡引用於今年離世的參展藝術家王雅慧的話,提及王雅慧瑜芬蘭攝影博物館的參觀體驗:「照片的尺幅不大,清一色都是黑白像紙,我好像踏進芬蘭的森林,這森林的風景,正等待著與人們的目光再次相遇。」 策展人簡正怡則說:「許多人並不知道,北美館擁有許多高品質且非常重要的錄像、錄像裝置作品的典藏,這些作品不常有機會對外呈現,因此我們也在思考,是否有機會通過有意義的、主題式的策展,將其串連,也展出國內外重量級的藝術創作者的作品,讓大家有機會走進影像藝術的迷人世界。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表示:「策展人特別用村上春樹的文字,作為靈感發想,去探討混屯交界的中間模糊地帶。北美館館長王俊傑就說:「在影像或是媒體藝術之中,很強調時間性跟空間性,《無垠之森》展出的所有作品,都能發現處理到時間與空間,更特別的是,如何把文學性帶入到當代藝術的創作。雖然是以影像為主,但其內涵跟類型涵蓋了非常多的不同手法。而本展也於今(30)日舉辦開幕記者會,記者會席間,北美館館長王俊傑以及《無垠之森》策展人簡正怡,也紛紛致詞並解釋此檔展覽的核心概念。
泛指使用膠捲、錄像、錄音、投影和電腦元素的作品,具備載體(information carrier)、回播器(playback machine)及播放機制(display mechanism)等特性。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補充:「很高興《無垠之森》能由北美館展覽組的助理研究員簡正怡策劃,這也是北美館一直持續希望透過機構自己的策展人,去研究跟策劃主題性的展覽。
如果將藝術作品分成平面(2D)和立體(3D),時基媒體藝術則是將時間,也就是播放長度(duration)視作第四個維度。一個模糊黯淡的寂寞地方,那也就是,我現在所在的地方。
展覽以「影像」為核心概念,其中又以時基媒體(Time-Based Media)貫串全展,對於時基媒體藝術,北美館指出,時基媒體藝術是當代藝術領域較為嶄新的概念,其定義普遍引用英國泰特美術館(Tate)典藏修護研究主管皮德羅倫森(Pip Laurenson)的研究。作品應該會有非常多進入到作品中的各式想像
台積電缺工,美國廠計畫落後 疫情後全球供應鏈重組,半導體產業被劃定為3大區塊,分別是亞洲、歐洲及亞洲。報導指出,許多參與計畫的供應商表示,生產工具的安裝進度,已從早春推遲至今年8月或更晚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」而這類的高壓產業特性,在半導體業只不過是冰山一角。
而主要供應6項支援先進半導體的機台設備廠商,有包括來自長期合作供應商的應用材料公司(Applied Materials)、ASM 公司、艾司摩爾(ASML)、Lam Research、KLA 公司、以及東京威力科創(Tokyo Electron)。該廠本來預計2024年開始生產4奈米、2026年生產3奈米,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,如今面臨缺工和機台設備延遲等挑戰。
兩期工程完工後將合計年產超過60萬片晶圓,終端產品市場價值預估超過400億美元,未來計畫是否生變猶未可知。日前台積電強調,建造期間除了1萬多名協助興建廠房的營建人員之外,該廠兩期工程預計將創造1萬個高薪高科技工作機會,其中包括4500個直接受雇於台積的工作。
如果上班要去廁所,就得脫下所有衣服,返回再消毒一次,由於太過麻煩,讓他都會盡量減少廁所的次數,甚至下班才去廁所。他強調:「每一次進入產線,必須消毒除塵,是絕對無塵的狀態。
另一方面,機台的進駐過慢也是讓台積電設廠停滯的原因之一。兩期工程總投資金額約為400億美元,為亞利桑那州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,也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。其中,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國廠區的部分,該區位於亞利桑那州,預計於2026年開始生產3奈米製程技術,該廠目前興建中的第一期工程預計於2024年開始生產4奈米製程技術。《日經亞洲》報導指出在台灣,台積電通常可以在30個月內將讓工廠投入生產,但在美國需要18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投入營運。
全球半導體製造龍頭的台積電(TSMC)重要美國亞利桑那州(Arizona)廠區卡關。最後則是人力部分,半導體製造和半導體設計差異很大,不是坐在辦公室而是要進工廠輪班顧機台,根據業內人士描述,除了產線上遇到問題,必須隨Call隨到以外,還得忍受高工時的壓力。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沒有足夠有經驗的美國工人可以建設半導體設備,延誤了整體進度。
半導體產業中最主要有三個要素必須完成,分別是資金、設備以及人力。目前台積電亞利桑那廠區正面臨缺工的窘境,廠房興建速度以及產線人力都成為考驗,未來是否能在期限之內完工以利試產,明年下半年量產埋下未知數。